01什么是保護性約束?保護性約束看似無情,實則是為了保護,捆綁≠虐待,它可以幫助患者得到及時的護理和安全的環境。國家衛生健康委在《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范(2018年版)》中將保護性約束定義為:為及時控制和制止危害行為發生或升級,而對患者實施的保護性措施。由于精神科患者在發病期間大多沒有自知力,常常否認自己有病,治療管理起來有各種各樣的困難。保護性約束的實施不僅可以避免患者傷害自己或他人,也可以保證治療、護理的順利進行,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。約束保護的使用雖違背了患者的自身意愿,但其宗旨是仁慈的,對危害他人安全的患者采取強制性措施,其法律基礎是保護公眾安全。保護性約束的實施指征:1
(二)脊柱后路手術的體位1、患者俯臥位,頭偏向一側,置頭圈保護耳廓不受壓。2、雙上肢向前屈曲,置于頭的兩側,用束臂帶固定于擱手架上,胸下墊一方墊與肩平。3、髖部墊氣圈保護外生殖器不受壓,將腹部空出保持腹肌及橫膈正常活動,以免影響呼吸。4、雙膝下墊一軟墊,踝部墊一脾墊使足尖自然下垂,小腿上放一海綿墊約束帶固定。
蠟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曾有記載:“……用蠟二斤,于悉羅中熔,捏作一兜鍪,勢可合腦大小,搭頭致額,其病立止也。于破傷風濕、暴風身冷、腳上凍瘡……均有奇效”。蠟療技術是將加熱熔解的蠟制成蠟塊、蠟墊、蠟束等形狀敷貼于患處,或將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蠟液中,利用加熱熔解的蠟作為熱導體,使患處局部組織受熱,從而達到活血化瘀、溫通經絡、祛濕除寒的一種操作方法。
擺放教程麻醉完成后可將患者從轉運床上翻滾放置在手術床上,翻滾時需要注意上肢和頭部的位置。患者俯臥位放置完成后,肩關節外展小于 90 度,或者放置于軀干旁。在胸部及腹部放置柔軟襯墊,有助于預防壓瘡,并增強通氣。患者整體可以向尾端傾斜,以減少眼壓和面部水腫。體位并發癥和預防俯臥位的體位并發癥包括在轉運過程中患者掉落,氣道或者血管通路阻塞,皮膚壓力性壞死,乳頭缺血,下腔靜脈壓迫,骨筋膜室綜合征,角膜擦傷,神經損傷等。這些并發癥可以通過減少失血,擺正體位,肩關節外展小于 90 度等方法預防。
臨床進行冷敷、熱敷等操作時,由于沒有用于固定的裝置,導致冷熱敷材料的位置容易造成偏移。在熱敷時患者需要手持熱敷包,治療時間二三十分鐘,影響患者活動,且舒適感差,患者容易手酸。在冷敷時需要將冰袋貼近患者使用,但患者活動容易使冰袋移位,而且冷熱敷的材料本身不具有保溫功能,容易造成治療效果下降為了冷熱敷更加方便和高效,嘉興市第-一醫院護士發明家朱彥迪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和研究發明了“一種冷熱敷保溫衣”,并在2021年成功獲得了實用性專利“冷熱敷保溫衣”由外衣層、敷貼層和內襯層組成。保溫衣本體采用保溫材料制作,內襯層能夠增加舒適性,敷貼層上設置有若干網格袋,使得冷熱敷料能夠放在網格袋中不會移動,保證冷熱敷